010-85197758

策略悦读 |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2023-02-23 16:21:04



新岁启封,站在2023年初,回顾#策略悦读会#成员不久前分享过的《策略思维》《底层逻辑2:理解商业世界的本质》《运气的诱饵》《哲学的慰藉》,享受文字的涵养,品读语言的滋味,触摸语句的温度,感受知识的芳香。


本月在策略悦读会中分享的书籍是《策略思维》,阅读感受颇丰。本书主要以博弈论的方式对社会中常见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尝试从中找到一个最优解决方式,从而引导我们从数学及运筹学的角度来认识这个世界,及解决问题。与《孙子兵法》有类似之处,也和我们策略律所倡导的“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的文化不谋而合。




结合最近在学习的围棋解说,个人愚解,用好策略思维我想至少需做到:


1. 主动求变

人生就好比围棋,围棋术语中有各种定式,如大雪崩定式、三三定式等,也有各种变化,如大斜千变、二五、二四侵分等。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在定式的情况下求取一些变化,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反而可能会使得情况有特别的好转。


2. 重视布局

真正的围棋高手一定不会上来就做眼活棋,而是在活棋前做诸多的布局,那么我们想要让一件事情获得他人支持,最终达成目的,除了本职之外,必须采取一个附加或者附属的行动——将布局做好。这样会使得你的行为可信度增加,假如我们的行为仅仅只为了最终目的,却不重视布局,那么活棋的可能将大大降低。


3. 适时施压

《孙子兵法》中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双方剑拔弩张之时,亦有必要锋芒毕露,埋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伏笔,给对方制造恐慌的心理。无论是下围棋还是现实中解决复杂问题,尝试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巧妙的方式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

总之,《策略思维》读来令人受益,与《孙子兵法》或者《鬼谷子》般的计谋有相通之处,并利用现代数学知识,不断推演。细细读来,较为有趣。

零维,是一个点,守着这个点,就比如一辈子只专注做一件事,做好做精。但仅守着这个点,可能错失一个时代。

一维,则是一条线,只有前后。零维是战术维,一维是战略维。




在零维思考的人,是不能理解什么是战略的。当站在一维思考的人试图和站在零维思考的人解释战略时,后者会说:“什么战略?那只不过是成功者对自己路径的美化和总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条血路就是我的战略。”

这段话说得荡气回肠,令人钦佩。但却终究局限在了零维。没有远方(目标)和道路(战略),“点”便不再重要,他们只能一边奋战,一边原地下沉。

所以雷军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新约·马太福音》里有这样一段表述:“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表达过与“马太效应”同样的观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翻译成现代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来补予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

《道德经》里的说法和《新约·马太福音》里的说法意思完全一样。

我知道,那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一定无法接受这样的观点。但是,这是社会运作的基本规律之一。


你可能听过一句话:“永远都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因为结果不撒谎。”乍一听,这句话很有道理,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句话并不正确,甚至可能“有毒”,因为它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概率。运气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表述方式,去掉感情色彩,运气就是概率。行为X,有可能(也有可能不)带来结果Y,这个可能性就是概率。所以,行为不是必然带来结果的。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行为×概率=结果。

读完上面,联想起当事人会疑惑的问题:律师不承诺案件结果,为什么要找律师,找好律师和差律师的区别在哪里?现在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解答,好律师将案子办成功的概率要大,请律师虽然不能承诺结果,但因为术业有专攻,所以比当事人自己办成一件事的概率要大许多。


《运气的诱饵》是纽约大学文化人类学副教授娜塔莎·道·舒尔的作品。通过作者的视角,我看到了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一层一层的展示出博彩行业、赌博者个体和现代社会基本理念。为什么总有很多人陷入赌博无法自拔,为什么即便面对购物、刷剧、烟酒、药物等,依然无力抵抗赌局的诱惑。


书中有段话说“戈尔曼认为,赌博并不是要逃离日常生活,相反,它是一个模拟了真实人生结构的竞技场,因此可以让玩家沉浸在人生的无限可能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兴起,更丰富、营造更多体验感的机器接踵而来。在人机互动中存在多项欺骗性的幻觉:赌场通过采用“虚拟转轮映射技术”扭曲玩家对胜率和损失的感知,创造了“在感知上的胜率比实际更大”和总是“差一点点就赢了”的错觉。通过把损失感重塑成潜在的成功,让玩家越来越难以离开机器。

虽然机器赌博的体验感更加流畅了,但在与机器的交互中,人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机器已经越发自主:削减了制造和使用他们的人类的重要性” “人类缩减到了催化剂的水平,变得向投入老虎机的假硬币一样:人启动了过程,但并没有参与其中”。

不论是机器的设计还是赌场的设计,都是基于玩家产生的生产力经济。而赌博机更像是是一个隐喻,生活也不仅仅只存在赌博机,我们有大量的产品可供沉溺,我们选择这些产品,这些产品也选择我们。地铁里每个人都戴上耳机注视屏幕,走路上厕所也不例外,机器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深陷其中,人们无法自拔。

本书的作者是阿兰·德波顿,他十八岁的时候在剑桥读书,但却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他的父母提出:如果你觉得上学没意思,我们就为你在附近的书店办会员卡,你在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书,买多少都行。实现了读书自由后的阿兰·德波顿长期养成的读书习惯,帮助他在学术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哲学的慰藉》这本书囊括了六位哲学家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的人生际遇,对于接触哲学不怎么多的普通人来讲,可以由此通过不同视角,学习如何坦然面对和接受命运里的各种安排。

苏格拉底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他所带给我们的叫做“对与世不和的慰藉”,如果我们正在经历生不逢时,如果和活着的这个时代有很多冲突,产生了大量的痛苦,那么苏格拉底的故事很适合一读。



苏格拉底的思辨方法基本总结下来是这么几招:“第一,取一种为世所认定的常识论断,比如说勇敢、团结、勤劳这样的词;然后,想象一下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尽管说这话的人充满自信,寻找这个论断可能不对的情境,不断提出疑问;第三,如果对以上问题找到例外的情形,那么原来的定义就是错的,或者至少不准确;第四,最初的论断必须考虑到以上例外,并将之精确细腻地表达出来;第五,如果随后又找到了对以上修正过的论断来说的例外,那么整个过程就再重复一遍。”

“真理——就迄今为止人类可以企及的而言——寓于一项看来驳不倒的论断。追求真理就是发现我们原来差不多认为是的,其实为非。不论阿里斯托芬如何加以歪曲,思考的产物总是优于直接的产物。”这一句话,是作者根据读苏格拉底的书籍,总结出的方法论。我很认同这句总结,无论那些嘲笑他人的人,那些搞喜剧的人怎样开玩笑,怎样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让他人觉得这个人真傻。但通过理性认真思考的结果,总是优于跟从直觉而简单地得出的结论。这是苏格拉底在当时那个时代所做的贡献。

通过阅读这六位哲学家的逻辑认知,对我们拓展认知的广度、理智思考的逻辑,将有很大的帮助。暂且分享以上一点内容,推荐感兴趣的伙伴们阅读起来!


每个平凡的自己,用阅读来升华;

每个渺小的梦想,用阅读去追求;

每个细小的向往,用阅读去自由。




相关链接:

策略悦读 | 被书香洗礼的冬季,没有油腻的烟火气


策略悦读 | 把平凡日常,读成诗和远方


策略悦读 | 最是秋日好读书,沉淀世间浮华


策略悦读 | 品读百类书籍,感悟唯美生活——《枢纽》《人世间》《用事实说话》等推荐






策略概况 专业领域 精英团队 新闻中心 策略资讯 社会责任 加入我们
  • 010-85197758
  • 010-85197768
  •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号来福士中心办公楼25层 (东直门桥西南角,紧邻来福士购物中心)
新浪微博

邮箱:celuelaw@bjcelue.com

京ICP备11018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