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5197758

策略悦读 | 书海浮舟,望见春风任放百花开

  2023-05-15 10:16:14



钱钟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在暮春初夏之际,策略律师邀您读《苏轼十讲》《孙子兵法》《一生的旅程》《万历十五年》和《爆款内容方法论》,本期#策略悦读# 既务虚又务实,虚实之间,让自我突破桎梏,来一场心灵长足的旅行。



悦 读 分 享

苏轼对于很多人来讲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他是一位全能型人才,诗清新豪健,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自成一体,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画里有诗,画外有情。



《苏轼十讲》并非关于苏轼一生的传记,却用十个主题串联起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从不同的侧面来展现苏轼的其人其文。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乌台诗案”一讲,比较详细讲述了宋朝审案判案的过程,虽然讨论王安石“新法”的是非利弊是件困难的事情,但苏轼自此起直到离世,其政治、学术和文学创作都与王安石“新法”密切相关,这几乎是命运注定他要卷入这场风潮。影响苏轼一生的“乌台诗案”,是他的灾难,却也是文学史上的幸事。

苏轼最大的魅力不仅在于他的才气,更在于面对逆境时没有郁郁不得志而消沉,而是在反思反击中消化痛苦,从而慢慢蜕变成为“苏东坡”。苏轼和苏东坡虽然都指向同一个人,但他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精神内核。苏轼是一个天才,一个学术上的成功者,而苏东坡是一个在事业上一贬再贬的失败者,但正是因为这些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让他千帆过尽,一次再一次地升华,拥有更为通达的人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胸襟与气度足以给我们能量,让我们慢下脚步,看淡名利,学会悠然对待生活。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与策略的朋友们共勉。






从《孙子兵法》中学管理(一)

闲来无事点开微信读书推荐的《孙子兵法》。一开始的文言文晦涩难懂,我只看懂了文字排比对仗工整的美,无法意会文字的深意,逼得打开百度,逐字逐句对照译文细读后,感佩古人的智慧。读着读着,我忽然发现,兵法揭示了很多管理的道理。仔细一想,所谓用兵之法,不也是在总结着管理的策略吗。

《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分别为《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本次主要探讨的是第一篇《计》篇中的内容。

第一篇读了很久,来回品味。《计》篇主要论述了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通过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项基本条件的计算,作出战略决策,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兵事方法论。《计》篇谈到,预测战争胜负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所谓“道”,就是要从政治思想上使人民与君主保持一致,这样,民众就可以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会害怕任何危难。

所谓“天”,是指用兵时的昼夜、晴雨,严寒、酷热,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

所谓“地”,指的是用兵打仗时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厄平易,地域的宽阔与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考察带兵将领是否足智多谋、诚实忠信、仁爱部下、勇猛果断、治军严明。

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和纪律法规,人员的权责分配和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战争能否得到胜利,君民是否同心,将领是否拥有足够的智慧运用天时、地利,能否得到部下的拥护,军中有无严明的纪律、人员分配是否合理,武器装备物资是否充足,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将领的用兵之道起着核心的作用。将周遭人与物的资源进行最优的整合,取得胜利的结果,这就是用兵之道的本质。

因而忽然领悟到,“管理”二字是个动词,核心在于主语是谁,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对企业的盛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孙子兵法》的理论,管理企业,要组建一个能取得胜利的团队,也需要以下条件:

“道”,建立自上而下都认同的企业文化,整个企业荣辱与共,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不畏艰难;

“天”,企业制订的发展规划紧跟社会发展趋势,顺应国家政策;

“地”,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是社会整体所倡导的;

“将”,企业的管理者要具备足够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忠诚可靠、仁爱部下;

“法”,企业要有严明的规章制度,合理科学的组织编制,人员权责分明,有足够的运营资金和物资。

这样一对照,有的企业为什么问题频出,有的企业为什么取得长久的盈利、基业长青,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

与正在服务的知名IP客户交谈,客户盛赞迪士尼品牌经营的成功之道。如果能从迪士尼老大的自传中学习到迪士尼运营经验,不仅有利于服务好现在的客户,也将帮助自身提升认知与能力。所以,近期策略悦读就有了这本《一生的旅程》。

作者罗伯特·艾格并没有知名大学的教育背景,只是在家乡纽约伊萨卡学院完成了大学,但是,其认为他的母校“推崇创意和个性,教的都是我感兴趣的东西。”大学毕业后,作者借助亲属的推荐才得以进入当地电视台,从最初级工作——打杂开始,“哪里有工作,就要随叫随到”。这意味着凌晨4:30就要到达工作岗位,正是这份“一点也不光鲜”的差事,让其摸清楚了节目里里外外的门道,还学会了“忍受电视制片高强度的工作时长和挑战极限的工作量”。正是这种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成为其职业发展的基石,让他勇于接受各种挑战。作者一直保持这种早起的习惯,这样他就能腾出时间阅读、锻炼,让其身体、精神保持旺盛的状态。


其收购乔布斯领导的皮克斯公司的故事非常精彩。因为迪士尼公司的前任老大与乔布斯交恶,两家公司已经非常不对付了,然而皮克斯公司在动画领域的成功举世瞩目,如能收购皮克斯,将对传统的迪士尼公司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但是,对于能否说服乔布斯没有把握,在打电话之前作者紧张到“汗流浃背”,并给自己打气,“就算他让我滚蛋,放下电话,我还是在原地纹丝未动,不会有任何损失。”可见,无论是多么牛的大佬,在做困难沟通时一样紧张,具有压力感。但是,其打电话的结果是,收到乔布斯反馈,“这不算是世界上最离谱的想法”。最终这笔完美交易完成,传统+现代的两家动画公司联合起来成为世界顶流。作者对乔布斯的评价很到位,“专心致志、精力充沛、全心投入、更加愿意敞开胸怀,相信自己的想法终会实现”。其实这也是作者状态的写照,所谓英雄相惜。

虽然其与乔布斯达成收购共识,但是,说服迪士尼董事会的困难依然横亘在前,因为有些董事认为乔布斯难以相处、或认为交易价格太高等。在其准备说服董事会之前,一位董事给他打气,让其发言要“声情并茂,要捶桌顿足,把激情拿出来。”作者在进入会议室之前,还把罗斯福总统的演讲稿《竞技场上的人》又重读了一遍:“荣誉不属于批评家,不属于那些指出强者如何跌倒或者实干家哪里可以做的更好的人。荣誉属于真正在竞技场上拼搏的人,属于脸上沾满灰尘、汗水和献血的人。”正是这种战斗的状态和全身心沉浸的努力,最终说服了董事会。从这个情节看,我们如果想成功,就需要让自己成为竞技场上的人,只有浴血战斗,才有赢得一切的可能。



黄仁宇先生用历史学家的视角、文学家的情怀,带领我们凝视明万历十五年的中国,在时间的长河里、在时间的温度中,剖开一个横断面,揭开曾经的历史故事。黄仁宇先生截取了从皇帝(万历皇帝)、宰相(申时行)、士大夫(张居正)到六品官员(海瑞)、军事将领(戚继光)、儒家信徒(李贽)等六方面人物的片段来组成明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的群像。

贯穿整本书的一个思想主线就是西方近代化的技术、组织与制度的理性化,尤其是财政税收体制上的数目字管理化并没有在明代的中国产生,而与此同时的西方正处于迈向近代资本主义的重要关口。黄仁宇先生一方面在为中国错失这样的良机而继续沿用传统的老体制不思进取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在为中国没有走上这条现代化的道路而诊断病因。


在黄仁宇先生看来,中国的沉疴痼疾就在于以道德、礼义代替法律,以道德代替技术的传统思维,而这两项是儒家思想规训下的文官集团的铁律。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在维护祖宗成宪、先圣经训、仁义道德的名义下,坚守着他们所认定的“政治正确”,而这背后渗透的多少个人利益的考量与权衡,则是以非常道德化的面目表现的。相形之下,被文官集团裹挟与道德绑架的皇帝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地位,其所谓的专制权力并没有流俗理解的那样绝对独裁与不受限制。甚至万历皇帝无奈地选择了“罢工”来消极地回应,与整个文官集团作对。可以说,有明一代的最终衰败从一开始明太祖建国所定的基调就被决定了。

在僵化保守的文人治国的“铁笼”中,也有极个别以一己之力来冲击整个腐朽体制、试图改变保守落后的局面而锐意进取的英雄。其中之一是一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张居正也是慧眼识英才,重用了戚继光,才成就了明代抗倭的大业。然而,戚继光以一介武夫来试图革新军事体制与设备的努力却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反对。像戚继光这样一位刚毅果敢的卓越军事将领想要提倡新的军事技术、极端军事效率的改革尝试必然失败,因为这打破了整个文官集团所维系的平衡,与文官集团所要维护的轨道是相冲突的。

在时间的滚滚长河中,历史势不可挡地前行,而透过历史窥得真相,通过黄仁宇先生的笔墨,让我们看到静静潜伏于历史穴罅中的明朝,怎样呻呤着属于它的孤寂。



一直对自媒体运营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一次逛西西弗书店时,发现了这本新出版的《爆款内容方法论》,红色的封皮很是醒目,和它所聚焦的内容(如何获取流量)一样,视觉十分热烈,又带有那么一点不理智的成分。并非讲这本书的内容不理智,而是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对于网络中的视频、评论、文字,不理智早已成为常态。但想要获取流量,并从中获得利益,还是要接受甚至拥抱这一切,所以我决定每天下班回家去附近新开的西西弗书店看这本书,不爱看书的我,竟然在一周就看完了。这本书的干货颇多,只看一遍是无法消化掉的,还是需要多看几遍才能吃透爆款内容的逻辑。


《爆款内容方法论》是一本手把手教你从0到1打造爆款内容的图书。作者休斯是多个粉丝数达百万级网红的幕后操盘手,拥有一套打造爆款内容的方法论。在这本书里,休斯详细分析了一般自媒体从业者存在的认知误区,介绍了从自身经验中总结出的打造爆款内容的方法,同时,还分析了爆款内容必备的相关要素,即场景、人设、需求等,以及如何提出问题、寻找选题、拟定标题等细节的操作方法。这是一本自媒体从业者从新手成长为高手的必备实操指南。

在读这本书时,主要看的是方法,并汇总了一些干货。


一、洞悉四种常见群体心理

1. 丑小鸭变白天鹅(变装、素人改造);

2. 完美男友、完美女友(创造美好形象)。但是这给用户带来了坏处,比如对比之下对自己的伴侣感到不满,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是完美的,然而输入过多这样的内容久而久之完美就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3. 追求真实性(人设),这样的内容或博主都比较接地气,容易受大家喜欢;

4. 追求真善美,比如遵守法律规则、平台规定、遵纪守法、善良,这一条我认为是运营自媒体的底线。


二、迎合八种常见心理需求:爱与浪漫、独立与自由、金钱和财富、个人魅力、社会认同、安全、健康、休闲与享受。

伴随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心理、精神层面的满足,所以做自媒体应以这些心理需求为切入点,而这些需求永远不会过时。


三、如何做到过目难忘、口口相传?

1. 形象:从装扮上增加记忆点(视频中重复穿某一件衣服);

2. 声音:重复的广告词,一听就能认出来的声音或bgm(一定要和产品相关,说出用户痛点;简单的句子;不断重复);

3. 动作:重复简单动作,让用户对这个动作产生深刻印象。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个体无法到达的远方,文字载你过去;个人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本期#策略悦读#甄选以上五篇,但愿你我都能阅有所悟、读有所得。




策略概况 专业领域 精英团队 新闻中心 策略资讯 社会责任 加入我们
  • 010-85197758
  • 010-85197768
  •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号来福士中心办公楼25层 (东直门桥西南角,紧邻来福士购物中心)
新浪微博

邮箱:celuelaw@bjcelue.com

京ICP备11018893号-2